鹏鼎控股:以投资者为中心,构建高质量沟通桥梁
在资本市场中,投资者关系管理(IR)不仅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沟通的纽带,更是企业治理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重要体现。作为全球PCB(印制电路板)行业的龙头企业,鹏鼎控股(002938.SZ)始终将投资者关系管理置于公司战略高度,通过构建多维度、高效率的沟通体系,实现了与投资者的深度互动和长期信任。近日,鹏鼎控股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的积极回应,再次展现了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的专业与用心。
战略重视: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
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是“以投资者为中心”,而鹏鼎控股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可谓淋漓尽致。面对投资者对研发方向的关切,公司迅速回应,明确表示“正在进行玻璃基板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”,既展现了技术布局的前瞻性,也传递出对投资者知情权的尊重。这一细节背后,是鹏鼎控股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长期重视。
数据显示,2023年,公司中小投资者热线电话接听率、互动易平台答复率、集体交流日线上问题回复率均达到100%。这一近乎“苛刻”的指标背后,是公司通过制度化的安排保障沟通效率:设立专人接听热线、定期举办网上业绩说明会、积极参与深圳地区投资者集体交流日活动等。这种“有问必答、有需必应”的态度,不仅强化了信息透明度,更让中小投资者感受到平等参与公司治理的尊重感。
体系建设:信息披露与ESG双轮驱动
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基石。自2018年上市以来,鹏鼎控股连续四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“A”级评价,这一成绩在A股市场中堪称稀缺。公司通过定期披露月度营收公告,打破了传统季报、半年报的信息滞后性,帮助投资者更及时地捕捉经营动态。
更为重要的是,鹏鼎控股在ESG(环境、社会与公司治理)信息披露上的持续突破。随着全球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升温,公司主动对标国际标准,将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。例如,其在绿色制造、节能减排方面的实践,不仅通过年报、中报等渠道披露,更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以“实地参观+数据展示”的形式直观呈现。这种“硬数据+软沟通”的方式,既满足了机构投资者对ESG指标的量化需求,也帮助个人投资者理解公司的长期价值逻辑。
多维度触达:从线上到线下的立体化沟通
在数字化时代,投资者关系管理早已突破单向的信息披露,转向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化沟通。鹏鼎控股深谙此道,通过三大路径构建沟通网络:
其一,实地调研强化信任纽带。公司定期邀请机构投资者参观生产基地,让投资者亲眼见证智能化生产线、环保工艺和品控体系。这种“眼见为实”的体验,远比财报上的数字更具说服力。
其二,主动出击传递价值。通过参与券商策略会、路演及反路演活动,公司管理层直接对话资本市场,解读行业趋势、技术突破和产能规划。这种主动沟通的策略,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,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。
其三,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。互动易平台、网上业绩说明会等在线渠道,打破了地域限制,让中小投资者能够便捷获取信息。特别是在业绩说明会中引入实时问答功能,实现了“关键问题即时响应,复杂问题跟踪反馈”的良性互动。
管理层承诺:自上而下的文化基因
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高效运作,离不开管理层的躬身入局。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多次强调:“投资者是公司发展的同行者,他们的信任是最大的资本。”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治理的每个环节。沈庆芳本人积极参与券商访谈、财经媒体对话,亲自解读公司战略;在年度股东大会上,他与中小股东面对面交流,耐心解答关于技术路线、市场竞争的尖锐提问。高管团队的这种开放性姿态,传递出管理层对股东权益的敬畏之心,也塑造了公司“透明、坦诚、负责任”的市场形象。
长期价值:沟通力转化为竞争力
鹏鼎控股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的深耕,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本溢价。截至2024年5月,公司股价较上市初期累计涨幅超过200%,动态市盈率维持在行业前列。更重要的是,其股东结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占比稳步提升,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模式的认可。这种认可的背后,正是持续沟通所积累的信任资本:当投资者清晰理解公司的技术壁垒、管理能力和行业地位,市场波动中的非理性抛售自然减少,价值投资的“黏性”随之增强。
启示:IR管理的新范式
鹏鼎控股的实践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启示:投资者关系管理绝非应付监管的“规定动作”,而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。在注册制改革深化、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速的背景下,上市公司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投资者,将IR管理从“被动回应”升级为“主动赋能”。这既包括信息披露的颗粒度精细化、沟通渠道的多元化,也离不开管理层价值观的重塑——唯有真正将投资者视为合作伙伴,才能构建起穿越周期的资本桥梁。
对于鹏鼎控股而言,用心做好每一次投资者交流,既是责任,更是远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