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鹏鼎控股投资者交流解析:AI与汽车电子双轮驱动,技术纵深构筑护城河

鹏鼎控股投资者交流解析:AI与汽车电子双轮驱动,技术纵深构筑护城河

在2024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中,鹏鼎控股(002938.SZ)管理层围绕技术创新、市场战略与风险应对等核心议题与投资者展开深度对话。作为全球PCB行业七连冠的龙头企业,鹏鼎在消费电子周期波动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技术突围路径,或将成为其穿越行业低谷、抢占下一轮增长先机的关键。


一、技术破局:AI与高端化双引擎驱动研发投入

面对2023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,鹏鼎选择以高强度研发投入**(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17%)与技术高端化对冲周期风险,战略聚焦三大方向:

  1. AI终端革命:
    端侧产品升级**:针对AI手机、AI PC、AI眼镜等终端,开发超薄铜箔(3μm)与高密度互连板(HDI),单机PCB价值量较传统产品提升30%-50%。例如折叠屏手机主板采用动态弯折仿真技术,弯折寿命突破20万次,已应用于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。
    算力基建设施**:48层高速PCB支持PCIe 5.0接口与112G SerDes传输标准,通过英伟达H200认证,2024年上半年服务器用板收入同比激增94.31%。

  2. 材料体系创新*:

  • 与日本三菱化学联合开发低介电PTFE基材(Dk=2.8@10GHz),应用于5G毫米波天线模组,信号损耗降低30%;
  • 耐高温聚酰亚胺材料(耐受-40℃~150℃)支撑车载激光雷达模组板量产,获特斯拉Cybertruck订单。
  1. 制造智能化升级:
    淮安园区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,缺陷识别精度达±5μm,良率提升至99.3%;
    -泰国基地建设对标最高等级服务器产品标准,2025年投产后将新增15万平方米/月高端产能。

二、市场突围:从“消费电子依赖”到“多元生态布局”

为降低对苹果等大客户的依赖(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89.4%),鹏鼎加速推进“AI+汽车电子+新兴领域”的三维战略:

  1. AI全链条覆盖:
    端侧**:AI手机/AI PC主板出货量预计2024年突破1.2亿片,单机ASP(平均售价)提升至18美元;
    云端**:与国内外服务器大厂合作开发112G光模块板,淮安园区多家客户进入认证阶段;
    管侧**:布局6G与低轨卫星通信板,切入SpaceX星链供应链,技术储备超前行业2-3年。

  2. 汽车电子爆发:
    雷达运算板、域控制器产品2023年Q4量产,带动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71.45%;
    电池管理BMS板采用高导热基材,散热效率提升40%,获宁德时代、比亚迪订单。

  3. 新兴领域卡位:
    人形机器人传感板开发完成,预计2025年对接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;
    医疗工控领域突破超微型PCB(10mm×10mm)技术,精度达0.015mm线宽。


三、风险应对:全球化产能与成本管控构建韧性

面对地缘政治与成本压力,鹏鼎通过“产能分散+精益运营”构建安全边际:

  1. 全球化产能网络:
    东南亚备份**:泰国基地2.5亿美元投资聚焦汽车电子与AI服务器板,2025年产能占比将达15%;
    两岸协同**:台湾高雄AI园区主攻高阶研发,深圳总部保障消费电子量产,形成“研发-量产-备份”闭环。

  2. 成本管控体系:

  • 通过mSAP 3.0工艺优化材料利用率,单位板材成本下降8%;
  • 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至75%,人力成本缩减12%。
  1. 客户结构优化:
  • 华为昇腾服务器板订单占比从2023年的3%升至8%;
  • 特斯拉车载PCB业务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超3亿元。

四、挑战与展望:技术纵深定义未来竞争力 尽管战略清晰,鹏鼎仍需应对三重考验:
1.技术替代风险**:台积电SoIC封装可能削减传统PCB需求,需加速嵌入式TSV基板研发;
2. 研发转化效率**:19.57亿元年研发投入需更快转化为商业化产品,避免技术储备“空中楼阁”;
3. 估值压力**:当前16.38倍市盈率(TTM)虽低于行业均值,但需以业绩增长修复市场信心。

未来增长将围绕两大主线展开:
AI算力红利:Prismark预测2023-2028年服务器PCB市场复合增长率11.6%,公司48层板技术有望抢占20%份额;
汽车电子升级**:全球ADAS渗透率2025年将达65%,车载PCB单車价值量突破500元,鹏鼎激光雷达模组板业务或成新引擎。


结语:周期穿越者的进化论

从消费电子周期的“跟随者”到AI与汽车电子的“定义者”,鹏鼎控股的转型之路印证了高端制造企业的生存法则——唯有以技术纵深构筑护城河,以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,方能在产业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当市场仍在纠结其短期业绩波动时,这家隐形冠军已在为下一个十年的行业标准埋下伏笔。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